|
继今年8月完成12亿元的Pre-C轮融资后,今日,优客工场宣布正式完成近3亿元C轮融资,估值将达到近90亿元,进一步站稳中国共享办公行业领头企业地位。
”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亚洲地区成为全球共享办公商业租赁行为最活跃的区域。包括全球最大共享办公空间提供商WeWork、优客工场等业内领军企业,在融资消息不断的情况下,也纷纷在这片区域内短兵相接。
本土企业寻求扩张
据悉,优客工场本轮融资由前海梧桐并购基金领投,中景恒基集团与场景实验室跟投。成立于2015年4月的优客工场,在创始人、前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的运作下,已经形成了联合办公空间、FA平台、人力资源、商学院、传媒、高端医疗、体育旅游、金融服务、创业教育等业态的完整闭环,至今完成了8轮融资。
对于参与优客工场的C轮融资,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总裁谢闻栗表示,优客工场作为中国共享办公行业的头部企业,在中国新经济升级改造中扮演重要角色。前海梧桐将携手优客工场,以自身丰富的资源助力优客工场健康成长,实现共赢,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优客工场C轮融资方中,跟投的中景恒基集团擅长的领域正是城市运营,也是典型的从房地产开发的传统企业转型为城市运营商的代表。而双方此次联手,除了融资层面外,还将在空间设计、装修改造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首家共享办公行业独角兽企业,优客工场目前已在全国30余个城市设有共享办公空间。而除了开始的共享办公空间之外,优客工场在过去两年半时间里持续对“共享办公”这一新的物种进行着不断升级进化。
据悉,2018年,优客工场将进一步深入二线城市,在笃实现有社区运营基础的同时,探索多种社区运营方式及场地利用手段。此前,毛大庆在一次公开发言中也提到,未来优客工场将会带来更多更新的共享办公产品,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助力。
与此同时,国内共享办公领域的另一家明星企业SOHO 3Q也在攻城略地。同样于2015年推出的SOHO 3Q,今年9月,在原有的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四个城市基础上,新增了广州、深圳、武汉、长沙四个城市。
与SOHO 3Q的攻城略地相比,除了自行扩张外,优客工场今年先是跟洪泰创新空间进行了战略合并,此后又与国内另一家较大的共享办公企业方糖小镇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互换部分股份并成立新的合资公司。通过合纵连横的方式,企图继续掌握国内行业龙头地位。
有研究学者认为,共享办公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扩张都是为了量化,只有拥有规模效应,才能降低运营成本,获得更高溢价。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目前国内共享办公行业仍处于“婴儿时期”。在深圳推介时,潘石屹对媒体表示,真正实现共享的生意就是要把规模做起来,在全国做到20万、50万个座位以上才有意义。而在此之前,几万个座位都还是实验室产品。
外来对手实力强劲
优客工场在国内的竞争并非只有SOHO 3Q等本土企业。日前,WeWork与上海中海国际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并举行签约仪式,WeWork将整栋租赁中海国际中心B座约2.7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打造WeWork在亚太地区最大体量项目。
此前,WeWork曾被传出还将租赁上海国金中心和恒隆广场,这两者分别为上海浦东和浦西最顶尖的写字楼。据了解,目前国金中心的租金普遍在15元~18元/平方米/天,恒隆广场办公楼的租金普遍在10元~12元/平方米/天之间。
共享办公空间面世以来,一直给大众的印象是初创团队的汇聚地。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型企业选择进驻共享办公空间。从2016年开始,诸如中粮、滴滴、今日头条、学而思、Airbnb等知名企业也选择入驻国内外知名的共享办公空间。
而这些知名企业的入驻,原有的工位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其全方位的需求。这些企业在追求灵活的办公环境的同时,对办公环境有一定的高要求。
有业内人士指出,初创及中小公司的确是此前共享办公空间的主流客户,随着行业发展以及市场变化,共享办公的主流客户逐渐向成熟型公司转移,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中型公司的分散办公团队逐渐成为空间使用的主流。
同时,意识到共享办公崛起后,传统办公空间也表示出合作的希望。促成WeWork与中海此次合作的中介方、仲量联行上海及华东区董事总经理吴允燊表示,过去一年,他们协助各大共享办公营运商在上海租赁的办公空间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未来共享办公仍会是租赁市场的主流趋势。“双方的此次合作,表明共享办公模式也给开发商带来不少商机,通过跟共享办公运营商的合作,开发商得以为租户提供更为灵活的办公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80后、90后员工对写字楼的新需求、持续创新的发展、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都会深刻改变企业的工作模式和办公需求。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意识到引入优秀的共享办公运营商将有助于提升商业地产项目的整体价值,并将共享办公空间视为当下商业地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类似交易。
谁将胜出难以预料
仲量联行方面表示,促进共享办公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四大核心推动力:政府对初创企业的大力支持,使得需要共享办公空间的小型初创企业大量涌现。其次,随着中国“千禧一代”逐步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和弹性工作时间的青睐,使得共享办公模式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第三大因素是中国的共享经济蓬勃发展。最后,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独具一格的联合办公方案得以成功推出。
这意味着,中国内地成为了各家共享办公空间的必争之地。据悉,WeWork在2018年年初将在上海及北京新增四家办公地点,此外,除了进一步加快在上海、北京和香港的拓展外,2018年还计划进入3~5个新城市,比如广州、深圳、成都等。扩张的速度和城市计划,与国内目前领先的几家共享办公空间可谓“并驾齐驱”。
有分析认为,WeWork的这些举动,表明了其在中国区域的打法出现了90度大转弯。——这些区域每天的租金成本接近10万元,意味着每个工位的价格必然大大高于其他空间。更重要的是,办公室本身已经在超甲级写字楼里,设施已经完善,留给WeWork的改造和升值空间并不多。
对于国内的从业者而言,WeWork此举并不明智。一名共享办公空间的创始人表示,共享办公的核心应该是利差,WeWork以前是靠改造升值的,位置也不会拿最核心的地方,但这次的举措显然跟他们之前的打法不一样,前景并不明朗。
此外,共享办公空间能否与超甲级写字楼里的其他租户兼容,甚至是否会影响到整个写字楼的出租率,此前没有先例,仍然需要观察。
方糖小镇创始人、CEO万里江表示,WeWork进入中国市场后,他们不可避免会有竞争关系。但在他看来,WeWork能否在中国复制之前的成功,很难讲。
“纵观过去十年,像WeWork这么大体量的美国创业公司,在中国成功的案例基本没有。就连Uber这样先进的明星企业,最后中国业务也被滴滴收购了。事实上,联合办公这个行业不可能垄断,各自做好各自的工作,也能发展得很好。
这场共享办公领域内的“战争”,最终鹿死谁手,仍有待时间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