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明科技的分布式绿色废弃物处理设备 顾然、戴雨晴这对“90”后夫妇在哈佛硕士毕业后选择回到杭州创业,他们的项目立项仅仅3个月,靠在微信群里路演就成功征服了投资人,顺利拿到首笔投资。这段佳话体现的是杭州这座城市、资本、孵化器对优秀项目的“求贤若渴”。 在杭州这片双创热土,类似的传奇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自2014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的“双创”浪潮,席卷之江。以“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新“四军”异军突起,并快速开启了杭城“双创”时代,创业创新的精神像一股电流,贯穿杭州,激荡杭州。 而特色小镇、孵化器、创业园区则在背后充当了“店小二”式的服务者,为创客服务、为项目助力、为企业谋划,杭州蓬勃的创业环境离不开他们提供的“阳光雨露”。 创新孵化模式,产业链孵化模式让初创企业尽享上下游资源 位于三墩的西湖科技园,西园八路2号上有一处建于10多年前的园区,外表如今看着已有些老旧。但走入其中,你可以感受到这里涌动着的创业创新活力。 这里是银江集团西湖园区,走出了国内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之一的银江股份,也孕育着一批充满创新精神与创业热情的优秀双创企业。 “银江集团做双创孵化,始于2007年,甚至还早于2009年银江股份上市。”银江集团孵化板块负责人,“创享+”CEO王春凤说。“我们不仅有产业、有场地、有资金,后面更有了成功上市的经验。吸纳了很多智慧城市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一同成长,一起发展。” 这一模式也被银江集团总结概括为“产业+资本+基地+服务”。阿里巴巴有阿里创新中心、腾讯有腾讯众创空间、华立集团有润湾创客中心、颐高集团创立了“楼友会”……一批龙头企业自身主营业务之外都开起了孵化器,着重孵化自身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项目。这种利用上市公司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孵化器的共建模式,可以实现专业孵化机构与上市公司优势资源的完美结合。 2014年成功登陆创业板的炬华科技,是银江集团这一孵化模式的早期成功代表,炬华科技主要从事智能仪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它的产业和我们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有相关性。我们不仅提供办公场地,资金,还用我们的产业为它导入资源,同时利用我们此前上市的经验,对它进行辅导,帮助它成功上市。” 王春凤说。 经过10余年的发展,银江集团目前在全国共有11家孵化器,其中杭州7家,并连续多年获得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等殊荣。累计投资与孵化的双创企业达1000余家,每日电讯网,创造了10万多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已经孵化培养了60余家上市公司(含新三板)。今年开年第一家上市的杭州企业——浙江每日互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少企业哪怕上了规模还是会跟着我们一起走,”王春凤说。当园区扩展到武汉时,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远图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也入驻到武汉园区,一同开拓湖北市场。产业+资本的助推力量,无疑让这两家公司尝到了“甜头”。 2017年,成立10年的银江孵化器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国家级孵化器,如今正在筹备港股上市。一直甘当“店小二”,帮人谱写双创传奇的银江孵化器,也将写下自己的传奇篇章。 “产业+资本+基地+服务”的模式,如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借鉴。每日互动未上市前,创始人方毅就与夫人成立了湾西加速器,专注于为大学生和年轻创业者提供教练式孵化,并吸引了一批优秀初创企业入驻。 在杭州创业50年的老牌企业万向集团,拥有海量优质资源,万向通过创新聚能城的形式开放共享自身的制造场景、研发条件、实验室、供应链和渠道等资源,与国际优势资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的平台。并通过开放式创新、建立联合中心等形式的平台,集聚小微创业团队,用双创理念变革制造业的组织、流程和研发模式等,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