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什么样的环境温度人感觉舒适
所谓“舒服”、“难耐”是人对环境温度的感觉的程度。两个词语主要反映出环境对人体散热效率的影响差异,导致人的感觉不同。
我们知道,人体的正常温度在37℃左右(人体正常体温范围是在36.2°C摄氏度到37.2°C,为了表述方便,统称37°C,下同)。但这并不是说身体处在环境37℃的温度,人就最舒适。
因为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必须以一定的速度向外发散。若环境温度过高,这些热量不能发散,聚积在体内,人会感到非常难受。这时,人体就要排出大量汗液,借蒸发作用发散热量,以降低体温。
只有当环境(大气)温度较体温低的时候,人体的热量才得以畅快地散发。然而当气温过低时,热量发散太快,超过了人体正常散热的速度,人体又会感到寒冷,这时就要穿上适量保暖的衣服,阻止人体热量向外发散。
对人而言,舒适温度有一定的范围。根据国内外的实验,夏季,人们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19—24℃,冬季是17—22℃(也有的文献中说,科学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小编这样理解,由于人种不同,也由于个体之间有差异;“最舒适”“最宜居”概念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人体散热技能有极限
人体各种生理机能正常工作需要保持体温恒定,而人体具有调控温度的技能。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体温过高时,就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扩张血管,增加散热量。这就是天热或者产热多(如跑步后)时人们”面红耳赤“的现象。
这种撒热主要是通过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同时,热刺激会使得皮肤下汗腺分泌活动加剧。汗液的分泌,以及汗水的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呼吸会加剧,通过呼吸道进行散热。
但人体散热技能也有极限。
当外界气温超过40℃时,人体所有散热系统都全力开动也无法排出积蓄的热量。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上很长时间,散热系统就会被压垮。
首先是排汗系统被关闭,身体变得很烫,最后影响大脑,人开始昏迷,直到失去知觉,这就是中暑。
如果温度升高很快,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也会受到冲击,其他器官系统也可能受影响,比如肾脏。通常人在中暑之前会出现痱子和肌肉痉挛。不过影响人体散热的并非只有温度因素,湿度对人体散热同样重要。
如果处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尽管人体会排汗,但汗不会在皮肤上蒸发,也就无法带走热量。也正因为如此,无法给出人体能承受的高温极限:它取决于不同的高温类型、不同人体的身体条件。
当环境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上限时,人们便感到热,若超过 37℃时就感到酷热;科学测试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人体技能开启调节模式;一般人们能够忍受的温度上限是52℃。相反,当环境温度低于舒适温度下限时,人就感到凉、冷;若低于0℃,就感到严寒。对于一般从事室外活动衣着合适的人,能够忍受的温度下限约为零下34℃。
3。为什么洗 40°C 的热水澡很舒服
在冬天,在条件比较好的洗澡间,洗 40°C 的热水澡很舒服,主要体现对排汗的畅快、呼吸的相对凉爽感觉、热水促进血液循环带来舒适感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人的皮肤在相对高温、潮湿的空气中得到适应;继而身体缓慢与热水接触。
37°C的体温与40°C 的热水存在温差,直接接触之后要进行热交换。皮肤对吸热、放热有相同的反应,都有“冷飕飕”的感觉。当人体温度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具体表现为:大口喘气、面容红润、皮肤出汗。
由于人体汗液含有一定的盐量,很快地被热的淡水稀释,换句话说,身体周围尽管是热水,但是人体的汗滴也能够畅快的排出。即使热水处以平静状态,由于汗水含盐密度相对较大,会下沉,发生细微的对流;另一方面,汗水由于含盐分,也会被淡水稀释。
在泡澡过程中,皮肤也会吸收适量的水分以弥补水分损失(夏天洗澡解渴)。
尽管洗澡间空气湿度大、温度相对户外较高从而导致气压偏低,但是相对40°C热水(温度也会降低)来说,空气温度毕竟相对还是较低(空调遥控器有26°C最佳设置键),通过呼吸,能够释放出体热,总的效果来说,呼吸还是舒服的。
当然,露出水面的头部也会向空气进行热辐射。
洗热水澡带来的舒适感难于用语言描述。热水促进血液循环、消化,正因为如此,时间稍长,感觉疲倦,所以洗澡需要饱腹。
4。人难耐 38°C 的炎热天气
气温升高往往伴随空气湿度增加(地面水分蒸发加剧),其原因就是没有冷空气的到来。若造访的冷空气频繁,当然气温也不会升高,即使大气一时高温,冷空气的到来也会导致降雨降温降湿。
一般情况下, 对高温高湿度空气的适应情况北方人远比不上南方人,北方人对38°C的炎热天气的确吃不消。
(公众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关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导致人对38°C酷热难耐的主要的原因:身体热辐射、呼吸、汗腺排汗等放热方式受到抑制。
当气温开始上升,直到超过32℃后(38°C已经超过该界限),人体开始发热、情绪产生波动。这个时候身体技能就开启降温模式。
其中,空气高湿度严重制约排汗、放热的效果。 当湿度大于95%,空气中的水分接近饱和,汗水难于蒸发,皮肤感觉潮湿黏糊,人体感觉非常闷热。同时呼吸困难,导致人不得不张嘴喘气。同时心情也开始变得烦闷。
当然,湿度太低也不好,过于干燥的环境容易引起皮肤脱皮。最适宜人类生活的湿度是45%~65%。
本文结论:冬季洗 40°C 的热水澡与处在38°C 的炎热天气中,单从表面温度数值看,的确前者温度高,可是,前者的人体所处环境散热途径明显好于后者,所以导致人体舒服的程度正好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