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泉州微笑自行车租车次数突破1亿,而共享电动车也成了共享单车的“升级品”,并裹挟着各种问题,电子厂净化车间,带着共享单车的影子,矛盾再现,泉州交通出行的共享市场亟待进一步规范。
在市区宝洲街,经过工作人员的整理,共享车辆整齐排放。 近几年,泉州报备投放的共享单车企业包含哈罗、摩拜、ofo、滴滴、骑电等,这些单车的投放,满足了市民出行的需求。然而,随着共享单车数量不断增多,企业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恶性竞争、无序停放、用户权益保障不足等乱象随之而来,共享单车逐渐失去竞争力…… 如今泉州微笑自行车租车次数突破1亿,而共享电动车也成了共享单车的“升级品”,并裹挟着各种问题,带着共享单车的影子,矛盾再现,泉州交通出行的共享市场亟待进一步规范。□记者 陈明华 魏婧琳 实习生 翁欣桐 文/图 投放篇 打破定点归还限制 成市民出行好助手 2016年,微笑自行车(“小黄人”)在我市投入运营,泉州开启共享单车时代。2017年2月17日晚,哈罗单车一夜之间出现在泉州大街小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摩拜单车也登陆泉州;随后,ofo、青桔、永久等共享单车陆续出现。 哈罗、摩拜等共享单车的出现,打破“小黄人”需要场站定点归还的限制,打通了市民前往目的地的最后100米。前半小时1元钱的租车费用,虽然比“小黄人”前1小时免费稍贵一些,但也还是能让市民接受。 高峰期时,仅哈罗、摩拜和ofo三家共享单车巨头,在泉州就投放了超过10万辆车,中心市区约有6万辆。因此,泉州中心市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共享单车的身影。特别是在浦西万达、领SHOW天地等商圈路段,共享单车更是“堆积如山”。 管理问题难解决 共享单车成鸡肋 过度的投放,带来了新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激烈肉搏,哈罗、摩拜、ofo、滴滴等公司的共享单车在泉州各自切走了一份大蛋糕。与“抢滩登陆”时的快、准、狠不同,共享单车进入泉州市场后,配套管理长时间欠缺,被市民所诟病,投诉量居高不下。“乱停放”“占道”“缺乏管理”“调度慢”等负面词语,一直伴随着共享单车。这也令城市管理、交通、交警等部门头疼。 泉州中心城区道路并不宽阔,大量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显得更加狭窄。尤其是一些不文明的租车人,为了方便自己,将车随意停放,影响了交通。 在宝洲街中段的集中停车点附近,不少单车横停在马路中央,过往行人不得不小心避让。而一些准备回厂检修清洗的车,也被工作人员堆在一处,占了大半个过道。附近茶店员工告诉记者,门口空地变成共享单车停车点后,形形色色的单车都堆到门口,看着都感觉难受。 ofo公司陷入困境 用户退押金遇难题 除了日常管理外,共享单车的押金问题也是市民关注的重点。 入市之初,共享单车均需要押金,金额从99元到300元不等。2018年开始,哈罗、摩拜先后实行免押金骑行,此前有交押金的用户可随时退回。 说到退押金,就不得不提到ofo。目前,用户退押金仍需提交申请、排队等候。ofo从2018年10月爆出资金困难、运营出问题、合作伙伴起诉等一系列“地雷”后,用户排长队退押金已让这个曾经的共享单车巨头人设崩塌。 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运营企业原则上不收取用户押金。同时,在预存资金上也设置了限制,如共享单车预存资金不得超过100元。在备受关注的共享单车押金退还问题上,明确规定“押金应当日退还给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