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太空探索”(SpaceX)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北京时间2月7日发布的社交媒体消息宣告,该公司研制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试射成功,其载荷,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已经进入轨道,2个助推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着陆成功。芯级火箭按计划接近大西洋上的无人海上平台试图着陆,但因为出现故障坠海,回收失败。这是这种重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成功。
世界最强大现役运载火箭“猎鹰重型”携带一辆红色特斯拉电动跑车飞
向火星。车内还有个假人。各位战友怎么看?
据了解,“重型猎鹰”的起飞重量和“太空探索”公司宣告该火箭的最大载荷是当代可用的火箭中最大的,超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5号”火箭。
现在那辆特斯拉跑车,已经进入轨道。马斯克发出了车上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佩服,美国这家民营企业老板: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这位马斯克老板不仅造出了现在最流行的电动车“特斯拉”,还参与缔造了一个像支付宝一样的网络支付平台:Paypa!有人说马云抄的马斯克,但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有没有了解的战友可以与之分享一下呢!
更让感到吃惊的是:我们国家不仅目前根本没有这种量级的火箭,而且我们距离造出这种量级载荷的火箭还要大概10年之久——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要拼命追赶的居然还是美国的一家私人企业……的数字来话: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LEO):
63.8 吨——相当于一架满载乘客的波音 737 客机,比目前纪录保持者德尔塔 IV 重型火箭的 28.8 吨足足提高了两倍还多;
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GTO):26.7 吨——相当于二战时英军一辆“玛蒂尔达”II 型坦克;
火星轨道的运载能力:16.8 吨——相当于一台 LAV3 装甲车。
重型猎鹰火箭高 70 米,宽 12.2 米,起飞重量 1420 吨,起飞时 27 台梅林 1D 发动机同时工作,可以提供高达 2280 多吨的起飞推力。这种运载能力也只有专用登月的土星 5 号和前苏联的航天飞机“御驾”能源号火箭可以俯视。
中国2016年11月首飞成功的“长征5号”只能把25吨重的货物运送到“近地球轨道”,其极限也只能运送一个5吨左右的火星探测器到火星;而美国的“猎鹰重型”的“近地球轨道”载荷为63.8吨,其抵达火星的载荷则为我们的3倍,为16吨。
而除了大推力之外,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重型猎鹰的可重复使用能力,此次发射的三枚一级箭体全部实现回收,而其中两枚助推火箭还是此前用过的“二手货”,由此也可见 SpaceX 的回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除此之外,例如重型猎鹰火箭的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均采用的无损式“冷分离”模式(主要为冷氮喷射或机械式推杆)也是一大亮点,其相较于更为传统的爆炸式“热分离”无疑会更具优势,目前,SpaceX 所进行的数十次冷分离操作无一失败,证明足以被其他人借鉴应用。
不过,虽然这次重型猎鹰成功完成了首飞,但殊不知马斯克和整个 SpaceX 团队已经在这背后默默耕耘了数年之久,可以说,每一次亮眼的表现都是由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换来的。
但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我们上世纪太空争霸。其中在60年代末期,美国人研发出了今天都还没有任何国家能超越的“土星5号”超级重型火箭,其载荷比今天的“猎鹰重型号”还要多出近一倍,并成功把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送上了月球。
我们在1970年才刚刚用远程导弹改造过来的、载荷仅为300千克的长征一号火箭把我们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
也因为如此,美国拥有大批的航空科技人才,这就为马斯克的计划奠定了完美的技术支持。
说起来都是泪啊,谁让咱们起步晚呢,1949年我们新中国刚刚建立,工业化才刚刚起步时,人家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就已经开始用火箭把宇航员往太空中送了。
当然,对于一个才刚刚建国,且工业基础基本为零的新生国家,我们能在短短20年就有第一颗卫星上天,也已经说明了我们强大的追赶能力。
然而,火箭这种涉及基础学科和工业化水平的领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追赶上的。所以当美国像SpaceX这样的私企都已经在研发“猎鹰重型”这种超级火箭时,我们还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先把我们的“长征5号”给弄稳定了,然后再去考虑在2030年实现“长征9号”这种光引擎技术就与“长征5号”【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国产重型火箭。
所以,虽然2016年“长征5号”的升空令我们从“航天大国”成为了“航天强国”,但我们中国人可千万不能因此就“飘飘然”,觉得自己很牛了。和美国人比航天,我们仍然还是“学生”,而今天美国人成功发射的“猎鹰重型”更应该让我们清醒过来了!
不过咱们国家的航天技术今天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说实话,认为我们挺牛的了。只不过我们与美国一比,差距还是很大,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才好。
但看来,这既是一次火箭发射任务,也可以说是马斯克自导自演的一次“太空级”的大 Show。在火箭发射的前一天,马斯克的 Twitter 就开始不断“刷屏”。先是推出一支最新的重型猎鹰概念片,配以 David Bowie 的《Life on Mars?》可以说是十分应景。
随后,马斯克又大打情怀牌,随手贴出了几张颇具年代感的太空海报,随图配文更是简单直接——“Mars Awaits”。
在发射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是派头十足,妥妥的一副好莱坞明星的架势。
可以说马斯克这一壮举为自己两家公司打了个全球性的广告,毕竟是商人嘛,不管怎样,这位美国民营企业家创造了历史,我们更多的需要去学习他们先进的地方,看到中国面临的差距,然后奋起直追吧! |